用户反馈

请留下您的宝贵意见,我们将为您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问题或建议

请描述您的问题

联系方式(留下联系方式将更快获得反馈哦)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 账号密码登录
  • 手机动态登录
图形校验码
  • 企业登录
  • 开放单位登录
  • 个人注册
  • 企业注册
图形校验码

图形校验码
  • 重置密码

欢迎申报!2025年度合成生物制造领域储备课题征集开启

2025-06-24 19:13:27

阅读(239)

关于征集2025年度合成生物制造领域

储备课题的通知


  为深入落实《北京市加快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京科发〔2024〕14号)的重点工作任务要求,解决北京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重大需求,现征集2025年度合成生物制造领域储备课题,具体方向内容如下:


  一、征集方向  



  (一)合成生物制造关键技术

  1.底盘细胞的代谢设计、调控和重构

  支持方向:解析非天然酶反应网络在底盘细胞内的精准调控机制,实现底盘细胞内高效精准的代谢系统构建;开发代谢流分析的新方法,实现对底盘细胞代谢过程的动态监测、代谢路径优化和代谢途径重构,提高目标产物的合成效率,并在典型工业场景中开展性能验证。


  研究目标:核心性能指标(如得率、速率、耐受性、产物合成效率等)达到或超过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2.酶的设计及改造

  支持方向:综合运用AI、合成生物等技术,开展酶元件理性设计与功能优化,实现酶突变体的自动化、高通量、系统化计算;通过优化酶的底物特异性、底物亲和力、热稳定性等关键指标,建立候选酶库;开展高通量蛋白定向筛选,加速候选酶的迭代进化,定向开发高效、高稳定、特异性的关键酶。


  研究目标:基于人工智能算法建模,开发新酶设计与创制新方法,建立“计算-实验闭环驱动”的酶智能创制范式;实现至少10种以上非天然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的改造,相关关键性能指标提升10倍以上。


  3.无细胞生物合成系统设计与验证

  支持方向:探索无细胞系统的调控策略,创制新型无细胞区室化技术、多酶共组装技术及多酶协同催化动态调控方法;开发转录和翻译元件的设计和强化等技术,建立基于细胞提取物的无细胞蛋白合成体系;开发基于无细胞系统的高通量筛选与合成关键技术,实现对酶、抗体、小分子药物等生物活性分子的高通量筛选和进化。


  研究目标:与工业用酶生产相比周期缩短30%以上;实现目标产物的合成途径优化、表达预测精度提升达国内外领先水平。


  (二)合成生物共性技术平台

  1.中试放大工艺验证平台

  支持方向:搭建开放式的中试放大、概念验证和工艺优化等第三方技术服务平台,建立平台运营开放共享机制,开发中试放大阶段发酵条件优化和干扰预测的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标准化、模块化、数字化的代谢调控系统,增强生产效率、安全性并降低生产成本,对外提供中试放大技术服务。


  研究目标:对外提供中试放大试验设备共享及技术服务不少于10项。


  2.智能化精准发酵平台构建

  支持方向:建立智能化精准发酵平台,实现发酵过程实时监控和控制;开发精准发酵参数优化和发酵结果预测模型,开发新型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研发先进的生物反应器系统,实现发酵优化和过程的精确调控。


  研究目标:实现生产效率提升5倍以上。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不少于3家,实现单个代表性产品年产不低于1万吨。


  (三)合成生物制造创新产品开发

  支持方向:基于合成生物制造关键技术,围绕天然产物(香精香料、萜类化合物、氨基酸衍生代谢物等)领域,实现重要天然产物的高效生物合成与规模化生产;围绕三新食品(新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领域,开发具有竞争优势的高附加值、功能强化产品;围绕医药中间体领域,精准重构非天然药物分子合成体系,实现复杂药物中间体的高效合成;围绕化学品领域,加速生物基化学品的研发与生产;其他(如DNA存储、组织工程等)基于合成生物技术产生的创新产品等。


  研究目标:开发产品实现中试水平生物制造,产物浓度或生产效率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于三新食品,应完成相关申报审批材料的准备;对于化妆品原料或保健品新产品,应完成准入申报前资料准备;对于天然产物、医药中间体等高附加值产品,如需报批,均应完成报批前资料准备。


  二、支持额度及周期  



  非定额资助,对于合成生物制造关键技术及创新产品,每个课题拟支持科技经费原则上不超过500万元;对于合成生物共性技术平台,每个平台拟支持科技经费原则上不超过2000万元。课题执行周期原则上不超过3年。


  三、申报要求  



  1.申报课题应具有较为明确的技术研发路线,较强的产业需求、应用场景、贡献力和社会效益,具有清晰、可量化的目标及考核指标。


  2.申报单位应为在北京地区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或事业单位,具有相应的科研能力和条件。鼓励全国优势单位申报,拟来京发展的京外主体需在立项支持前完成在北京地区注册。


  3.为充分发挥京津冀各自禀赋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鼓励与天津市、河北省已有一定合成生物领域合作基础的本市创新主体申报,参与天津市、河北省的科技创新、转化应用和成果示范。


  4.每个企业限申报1项课题(含联合申报课题),且作为承担单位在研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不超过1项。由企业申报的课题,企业配套经费应与科技经费比例不低于2:1。


  5.申报单位应按照科技部科技伦理审查相关要求对申报内容开展相关科技伦理审查、监督,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6.申报单位及申报负责人须符合《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管理办法》和《北京市科技计划管理相关责任主体信用管理办法》要求。


  四、申报方式  



  1.采取在线申报方式,申报单位通过法人一证通登录“北京市科技计划综合管理平台-在线服务系统”(https://mis.kw.beijing.gov.cn/)更新本单位信息后(以自然人账号申报的,需绑定单位后再填报),点击“项目申报”,选择“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关于征集2025年度合成生物制造领域储备课题的通知”,点击申报方向,完成课题申报材料填写,主要包括:课题实施方案、企业情况信息表、负责人及申报单位承诺书(需签字盖章)等,并上传申报课题所需的其他证明性材料。或登录北京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政策兑现”栏目(https://zhengce.beijing.gov.cn)选择相对应的项目进行申报。


  2.课题申报受理截止日期为2025年7月14日17:00,届时系统自动关闭。


  3.咨询服务

  政策咨询电话:62899978、62896868转888


  技术咨询电话:010-58858680、010-58858685、010-58858681、010-58858689


  咨询服务时间:9:00-12:00,14:00-17:30(工作日)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2025年6月23日


来源: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版权声明

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您可能想看

  • 过去15年,我们建立了一个新的免疫学科学原理,有望应用于肿瘤治疗 | 邵峰院士

    过去15年,我们建立了一个新的免疫学科学原理,有望应用于肿瘤治疗 | 邵峰院士

    2023-12-28 01:29:50 阅读(23513)

  • 昌平区加快独角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发展支持办法

    昌平区政策

    2024-02-27 14:57:38 阅读(56183)

  • 昌平区 《北京市工作居住证》办理指南

    昌平区政策

    2024-02-27 10:52:57 阅读(11678)

  • 昌平区招商引资中介服务机构奖励办法(试行)

    昌平区政策

    2024-02-27 16:22:38 阅读(123227)

  • 昌平区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暂行办法

    昌平区政策

    2024-02-27 14:52 阅读(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