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反馈

请留下您的宝贵意见,我们将为您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问题或建议

请描述您的问题

联系方式(留下联系方式将更快获得反馈哦)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 账号密码登录
  • 手机动态登录
图形校验码
  • 企业登录
  • 开放单位登录
  • 个人注册
  • 企业注册
图形校验码

图形校验码
  • 重置密码

曹辉:推动生物制造发展的未来技术

2025-07-03 17:13:30

阅读(88)

5.gif

26.jpg

  作为被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定义为未来产业的生物制造,其未来发展的技术路径何在?又如何突破妨碍其向价值链高端迈进的瓶颈?生物技术将如何重塑传统产业?投资生物技术要从哪些维度来考量?针对这些问题,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曹辉,以学者的视角分享了他的观点。


  《企业家》杂志

  弘扬企业家精神  传播管理智慧

27.jpg

曹辉

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1 

“生物技术(BT)+信息技术(IT)”是未来生物制造的核心驱动力


  《企业家》: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生物制造定义为未来产业,而技术在推动产业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逆转的作用。在您看来,推动生物制造发展的未来技术主要有哪些?

  曹辉:推动生物制造发展的未来技术是“生物技术(BT)+信息技术(IT)”的融合发展。通过AI、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赋能,生物制造能够实现对复杂生物系统的精确调控和优化,从而在医药、农业、能源、材料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这种技术融合不仅是未来生物制造的核心驱动力,也将为全球经济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企业家》:我国生物制造在迈向价值链高端方面存在哪些瓶颈,又如何破局?

  曹辉:一是在原料端,美国基于玉米原料已经形成成熟的生物制造产业链,具有大规模种植、收获、储存和运输的能力;在中国,由于人口基数大,以玉米等粮食作物为原料容易引起粮食安全问题,造成与民争粮、与畜争饲的困境。

  解决策略是,世界生物制造产业强国均有独特原料体系(美国为玉米、巴西为甘蔗、欧洲为油脂),我国发展生物制造需构建符合国情的低碳生物制造原料体系,通过科技创新解决现阶段存在的碳素利用转化效率低、技术经济性等问题,建立可持续的产业链体系。

  二是过程端,存在因产品放大困难,无法复现实验室结果,导致中试和产业化放大失败率高的问题。

  解决策略是,重视衔接合成生物制造领域实验室研发与产业生产的中试过程研究,建立高效生物制造下游分离过程关键技术及装备平台,发展新型高效分离介质的应用;发展高效、反应分离耦合等的新理论和新装备。

  三是工业菌种是发酵产业的竞争焦点和关键,被誉为产业的“芯片”,然而我国菌种知识产权占比低于5%;核心酶制剂75%以上来自诺维信、帝斯曼和杜邦等国外公司。缺少关键酶,导致产品精细化率不足40%(国外70%)。

28.png

  我国生物制造的基础方法,如核心数据库、蛋白质/酶结构预测、代谢途径、过程放大模拟软件算法等底层工具自给率低,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大,阻碍我国生物制造技术发展。具体表现为:在引用率前20的生物数据库方面,中国尚处于空白状态;过程模拟软件欧美几乎垄断;代谢途径软件算法工具我国缺乏竞争力;蛋白质/酶结构预测我国成果甚微。

  解决策略是,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催化剂设计工具及软件,突破工业酶设计、细胞设计、超高通量细胞筛选等核心底层技术,建立与工业环境适配的关键生物催化剂和底盘细胞。

  要从根本上突破上述三个层面的“卡脖子”问题,核心在于培养出我国自己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面向绿色生物制造工程工艺、工业底盘细胞与先进菌株、生物质资源高值转化等前沿方向持续开展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拥有绿色生物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绿色化学品生物制造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多个高端科研平台,形成了一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天伟教授领衔的高层次师资队伍,建设有“生物工程”教育部顶尖学科和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形成了“本—硕—博”全链条工程人才培养体系,进而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校企合作模式有力支撑了生物制造产业发展。

  《企业家》:生物制造技术将在哪些方面重塑传统产业?

  曹辉:这个问题我用图表说明(图1)。

29.png

图1 生物技术对各个行业的渗透情况

 2 

AI 驱动生物制造向智能化跃迁

  《企业家》:您怎么看 AI 在推动生物制造发展方面的作用?

  曹辉:AI属于信息技术领域的范畴,是发展生物制造强有力的工具。AI正重塑生物制造产业,驱动生物制造向智能化跃迁。在研发端,深度学习加速了蛋白质结构预测(如AlphaFold)、代谢路径设计和基因编辑工具开发,使传统耗时数年的药物研发周期压缩60%以上。在生产环节,AI实时分析发酵参数、细胞培养数据,动态优化生物反应器运行,在生产效率提升的同时能够降低30%能耗。更具革命性的是,AI驱动的自动化实验平台正构建“自我迭代”的生物制造系统,通过强化学习不断优化生产策略。

  《企业家》:您对企业家投资生物制造技术有什么建议? 

  曹辉:生物制造是一个充满潜力的未来产业,但同时也面临技术、市场、政策等多重挑战。企业家在投资时,应注重技术创新、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的结合,构建强大的技术壁垒和产业链生态,同时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通过科学规划和长期投入,企业可以在生物制造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和商业成功,为未来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编辑  周春林



END






来源:企业家杂志公众号(韦敏 原创)

版权声明

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您可能想看

  • 过去15年,我们建立了一个新的免疫学科学原理,有望应用于肿瘤治疗 | 邵峰院士

    过去15年,我们建立了一个新的免疫学科学原理,有望应用于肿瘤治疗 | 邵峰院士

    2023-12-28 01:29:50 阅读(23513)

  • 昌平区加快独角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发展支持办法

    昌平区政策

    2024-02-27 14:57:38 阅读(56183)

  • 昌平区 《北京市工作居住证》办理指南

    昌平区政策

    2024-02-27 10:52:57 阅读(11678)

  • 昌平区招商引资中介服务机构奖励办法(试行)

    昌平区政策

    2024-02-27 16:22:38 阅读(123227)

  • 昌平区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暂行办法

    昌平区政策

    2024-02-27 14:52 阅读(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