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机构首页
- 持有仪器 29
- 平台设施 0
北京市药品包装材料检验所成立于2006年,是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依法设立专业的药品包装材料检验机构。同时加挂有“国家轻工业玻璃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北京市玻璃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牌子。承担药品生产单位使用的药用包装材料的检验工作;承担科研、生产、流通领域药用包装材料的标准制修订和注册检验工作;承担药品、食品、日化和轻工等资质范围内产品的检验工作,为药品等领域监督提供信息与技术服务。现有可用实验室面积4700余平方米,检验设备约350台套,其中大型设备约30台套。
作为全国玻璃仪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包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玻璃容器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单位,北京市药品包装材料检验所负责玻璃仪器和玻璃容器领域标准化全国技术总归口管理工作,多年来组织、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家药包材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军工标准共百余项,其中药典及药包材标准50余项,国家标准70余项、行业标准10余项、军工标准10余项,引领药品包装材料及轻工等相关领域技术工作。同时,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48的技术对口单位,也是ISO/TC48的成员国单位,在促进玻璃药包材及轻工玻璃领域质量提升和国际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监管提供技术支撑,提高了我国相关领域的国际地位和技术优势。
主要检测资质能力:
北京市药品包装材料检验所通过CMA资质认定、CNAS认可,承检范围包括玻璃、陶瓷、塑料、橡胶、金属、纸等包装材料的检验能力,项目数达715项。资质参数在药品包装材料基础检测能力范围达到全覆盖,并可满足食品、日化和轻工等相关产品的监督抽验、风险监测以及社会委托业务服务需求。
【腾讯文档】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附表
参与重点项目:
作为全国药品一致性评价药包材专家成员单位,是全国药品审评的骨干单位,多年积累形成了一系列有特色的专业检测经验和科研亮点,有效地提升了行业竞争力。作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缺陷管理中心专家组单位,为缺陷产品的召回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有效地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和安全。
连续多年承担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及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包材专项抽检工作;承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兄弟省市市场局食品包材相关产品监督抽验和风险监测任务。同时在北京奥运会、冬奥会等重大活动及新冠疫情期间的药品安全保障任务中发挥了技术支撑作用。
坚持检验依托科研、科研支撑检验的战略,逐步实现由单一检验向科研型检验机构的过渡。围绕着包装安全性主题,完成了多项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科研课题,并积极开展了药物安全性和相容性研究,与多家科研机构、药品生产企业、包装材料生产企业合作开展了大量的药品安全性、相容性一致性评价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