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反馈

请留下您的宝贵意见,我们将为您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问题或建议

请描述您的问题

联系方式(留下联系方式将更快获得反馈哦)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 账号密码登录
  • 手机动态登录
图形校验码
  • 企业登录
  • 开放单位登录
  • 个人注册
  • 企业注册
图形校验码

图形校验码
  • 重置密码

世界渐冻人日丨贾怡昌教授:中国方案破解渐冻症魔咒,十年时间坚持难而正确的事

2025-06-23 16:15:27

阅读(259)

1.gif

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科学是战胜疾病的利剑,而当疾病尚未被治愈时,是科学家攻克疾病的信念和精神,带给患者生存的希望,照亮人类前行的道路。


  这个世界仍有许多未被治愈的疾病,比如被称为“全球五大绝症之首”的渐冻症,其学名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这是一种令人绝望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患者大脑、脑干和脊髓中的运动神经细胞受到侵袭,肌肉逐渐无力、萎缩,最终无法运动、说话、吞咽及呼吸,平均生存时间仅为2~5年。


  2014年,风靡全球的“冰桶挑战赛”使渐冻症这一罕见病进入公众视野。11年过去了,该疾病仍无有效治疗方法。事实上,自1824年第一例渐冻症患者被记载下来起,200年里全球仅有4款渐冻症药物获批,且只能延缓疾病进展。


  在这场漫长而艰难的战斗中,仍有前赴后继的科学家和团队迎难而上,与渐冻症展开时间竞赛,为疾病的攻破和病友的生命带来更多希望。神济昌华创始人贾怡昌教授就是其中一位。

995a6fe7-a10a-40d0-b738-9d5817e398f8.png

  贾怡昌教授: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领域专家,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博士,清华大学国家级人才引进,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长聘教授、副院长。2012年获美国健康研究院颁发的独立科学研究人奖,同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Nature Neuroscience》《Cell》和《Brain》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多篇学术文章。

c7289e26-c688-4358-b317-df098a38f27c.png

  2007年,贾怡昌教授加入美国小鼠遗传圣地杰克逊研究所,利用小鼠遗传学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在博士后期间,他发现——RNA的代谢紊乱会造成神经退行性的疾病,并在世界顶级期刊《Cell》上发表了文章。

6ca106ef-47e4-43bc-9d27-1def4ee6b9b0.png

  当时美国有一位华裔科学家李文渝,是全球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的先驱,2019年获“科学突破奖”,其中一个贡献是“发现了额颞叶痴呆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中TDP-43蛋白的聚集”。贾怡昌教授回忆道,“当时我在做RNA代谢研究,李文渝教授的发现对我们启示非常大——RNA结合蛋白有很多病理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因为90%以上的ALS病人都存在 RNA结合蛋白病理特征,这或许能解释一大类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致病机制。”


  两位科学家的研究虽然独立开展,却在科学逻辑上形成了奇妙呼应,共同为这个领域提供了关键理论支撑。“随着国内外研究更进一步深入,阿尔茨海默病(AD)也有40%左右有RNA结合蛋白聚集的问题,所有神经退行性疾病可能都有一些普遍规律在里面。”

80ca8ac1-0fe1-4ab1-9655-ecbc81d71992.png

  截至目前,全球约有50万渐冻症患者,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在全球的患病人数分别为1000万以上和5000万以上。“渐冻症的攻克将对所有神经退行性疾病,甚至神经科学的研究都具有重大意义。”在他看来,每一个新发现都很重要,所有神经退行性疾病都可能基于新发现在治疗上有新突破,而这对包括渐冻症病人在内的所有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也是一种鼓舞。


  他常说:“虽然渐冻症是小病,但其实科学家一辈子能把一个小病研究清楚就非常不容易了。”他用十余年的坚守,把科研变成被时间赋予重量的承诺。

a3117222-b916-4b57-be76-80888a5a8200.png

  2013年,贾怡昌教授回国加入清华大学医学院。当时课题组建立了一个含有FUS点突变的基因敲入的渐冻症小鼠模型,然而一年半过去,老年小鼠仍活蹦乱跳。而后课题组又利用果蝇、巴马猪建立模型,都成功了。这次“失败”的小鼠实验激发了他的逆向思考:“为什么只有小鼠不发病?”


  为了解开这一谜底,他和课题组历经10年研究,最终发现小鼠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内存在一个名为Trim72的基因,其高表达有效阻止了小鼠发病。去除该基因,小鼠最终出现了渐冻症的疾病症状。这一突破为他后续的研究和成果转化奠定了基础。



  2021年,贾怡昌教授与同为清华背景的彭林博士、郭炜博士一起创办了神济昌华(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神经系统疾病基因治疗。公司核心管线即源于贾怡昌教授实验室在神经科学领域十余载的基础科研成果转化。


  今年3月21日,神济昌华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First-in-Class)以TRIM72为靶点的基因疗法SNUG01正式获得美国FDA临床试验许可。这一里程碑标志着中国科学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的重大突破。

acd67138-6854-4a7f-a4e2-9438b3074425.png

“我觉得这次成功是中国的企业、科学家团队,以及海归小镇·传化科技城共同的成果。美国FDA的要求非常高,但也非常科学,我们在申请过程中积极准备,付出了很多努力,包括我们在清华的十年基础研究。”他说,“很多人讲弯道超车,我觉得没有所谓的弯道超车。美国人和中国人一样做得很辛苦,没有捷径可走,大家都在坚持,在一个个小点上一代一代传承接力,不懈努力。”

0941657d-53d5-4601-830f-19d5d6bb6720.png

  临床前研究表明,TRIM72可能具备膜修复功能、抗氧化/线粒体功能修复、减少应激颗粒产生等多重神经元保护机制,SNUG01通过高表达TRIM72来延缓ALS患者神经元的退行性病变。与针对特异基因突变导致ALS的基因治疗药物相比,SNUG01能为约90%无药可治的散发型患者(病因不明)提供潜在的治疗选项。

“这可能是我们在全世界范围内比较大的一个突破。”他欣慰地说道,“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做一些自己能做的、难而正确的事。如果能给一个很小的疾病带上中国人的标签,是中国人把它治了,我觉得就是非常大的突破。”

c213d113-9a08-46a5-840c-1b4ac71d852f.png

  此次神济昌华采取IND申报与IIT研究双轨并行的临床开发路径,在推进SNUG01国际多中心I/IIa期临床试验的同时,并行开展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樊东升教授牵头发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等医疗中心参与的多中心IIT研究,通过同步积累临床数据为后续剂量优化及疗效验证提供重要数据支持,从而加速临床转化进程,有望给渐冻症患者带来延缓疾病进展的希望。神济昌华正一步步实现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转化,而贾怡昌教授依然特别强调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基础研究是创新药的根基,我们不能只追求发表文章,而要解决真正的科学问题。


“目前我们在清华还有一个十多人的团队,继续在做基础研究。”他说,“我们不要总去计算哪里成功可能性比较大,而是应该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虽然时间花费可能会大一些,但未来的回报可能是巨大的。”

7d631c6b-92cb-4488-a323-2084340e6132.png

  每天中国平均新增60多位渐冻症患者,他们正陷入绝望、面对死亡。每念及此,贾怡昌教授就深感时间紧迫,肩上责任之重。

088161f3-ceb4-424d-83a3-0a4a4c71d635.png

“每一个小病对于病人来说都是100%,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都是100%。”与患者交流互动中,他更直观地感受到渐冻症对患者及家庭的打击。在步履不停推进药物研发之外,他总是用专业知识和乐观态度为他们打气,为“渐冻”的生命注入温暖的希望。

  

  第一位使用SNUG01的患者令他印象深刻。患者已经不能走路了,他父亲上网搜索了解到神济昌华在从事渐冻症药物研发,就找到贾怡昌教授办公室,表示要卖房支持研发。“我说您千万不要这么做,您的好意我领了,您还有两个孙子要培养,您的钱对他们来说很重要,但对药物研发您的钱并不起决定作用。”婉拒之余,也令他十分动容。

6c389f2b-1a14-4c26-b572-50d79307bc9b.png

  渐冻症抗争者、京东集团原副总裁蔡磊是神济昌华科学顾问委员会专家,双方共建了神济昌华-蔡磊渐冻症药物研发联合实验室”,推动药物研发。蔡磊还创立全球最大的渐冻症患者科研平台,联合病友志愿捐献脑组织和脊髓组织,为科研提供宝贵样本。“蔡磊有一个所有成功人士的特质,就是积极向上。有时候他看到我状态不太好,就说‘你不能倒’,这句话让我很感动,激励我继续走下去。”

b20a20e5-132d-4d87-bd75-4105ec4bb4ff.png

贾怡昌教授(右二)与樊东升教授(左三)、蔡磊(右三)及团队成员合影

  而前不久,在神济昌华杭州子公司开业仪式上,渐冻症患者傅靓向贾怡昌教授的致谢,则道出了许多患者的心声:“像贾老师这样有追求、有情怀、高尚忠诚的科学家,和专业精湛的临床专家,为我们渐冻症患者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在不断增加。我也希望能尽己所能发挥余力,配合好各位专家的科研,为渐冻症的攻克做出自己的贡献。”

90eeb173-4ebb-4d3c-bb2c-13be0aea2910.png

  许多场景历历在目,病友的信任和期待,成为贾怡昌教授科研路上最强大的精神动力。“我们和病友是互相在激励。他看到我在坚持,他也有信心;我看到他没有放弃,我心里也充满了希望。”而患者及家属与科学家、科研机构团结行动的模式,也在改变着渐冻症等罕见病治疗的格局。患者贡献数据、样本、资金等,科学家加速药物研发,共同为现在及未来的患者奋斗。


“我们知道这是一件成功率非常低的事。从1993年发现第一个ALS突变基因到现在,几乎没有药研发出来。期间有很多公司、很多科学家都‘牺牲’了。”他坦言,“也不是我们难,全世界都非常难。但我们是一群知道非常难,仍要坚持去做的人。因为我们觉得这个非常有价值,值得去做,不能因为难而不做。我们会不断地去努力,哪怕只是在一个局部、一个点上有所突破。”


  科研的突破往往需要无数失败铺路,哪怕只是为后人踩平一寸荆棘,也值得。正如蔡磊在《相信》中所写:“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我们都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去改变它。”


  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贾怡昌教授和病友并肩前行,相信解药一定存在,科学终会战胜疾病;相信只要有人坚持,绝望中依然存在转机;相信跨越时空的接力,今日之奋斗终将成为照亮后来者的星火。


注:以上文章来源于传化科技城微信公众号


来源: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公司公众号

版权声明

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您可能想看

  • 昌平区加快独角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发展支持办法

    昌平区政策

    2024-02-27 14:57:38 阅读(56183)

  • 过去15年,我们建立了一个新的免疫学科学原理,有望应用于肿瘤治疗 | 邵峰院士

    过去15年,我们建立了一个新的免疫学科学原理,有望应用于肿瘤治疗 | 邵峰院士

    2023-12-28 01:29:50 阅读(23513)

  • 昌平区招商引资中介服务机构奖励办法(试行)

    昌平区政策

    2024-02-27 16:22:38 阅读(123227)

  • 昌平区 《北京市工作居住证》办理指南

    昌平区政策

    2024-02-27 10:52:57 阅读(11678)

  • 昌平区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暂行办法

    昌平区政策

    2024-02-27 14:52 阅读(6161)